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

臺茶22號試喝記錄

 今天2022/09/18到桃園聆聽「臺茶22號





-沁玉」之父,「台灣茶葉改良場」退休研究員李台強老師的演講,講述茶葉新品種的培育過程,說到在半輩子農業推廣公務生涯中,全心全力,花了18年培育出台茶22號沁玉茶,比起之前台茶12號金萱,13號翠玉,及之後的台茶14,15,16,17~18號紅玉~~等平均花了三、四十年試驗試種,才培出一種新品種茶樹,是算很快了。

(因茶樹生長期緩慢,至少種植三年以上,才會進行開花授粉培育,而授粉後茶樹的結果期要經歷一年才能成熟,比人還久。一個好的新茶樹品種至少要往下培養出三、四代的茶樹,才可以確定基因遺傳特性,是值得往下繼續培養的品種,光是進行這個過程就是十五年以上的過程了。)

也說了一些秘聞:如台茶14、15、16、17號,這些新茶種的氣味雖香氛濃郁,但茶湯偏苦澀,所以發表後現在於市面上幾乎看不到茶農裁種,對當初也幾乎花了一輩子培育它們的研究團隊而言,是很遺憾的事情。

但李老師表示:「臺茶22號」製成綠茶、包種茶、凍頂茶、東方美人茶或紅茶的品質皆佳,現場以專業品鑑法提供「沁玉包種茶」與「沁玉紅茶」給全場與會人員試喝,皆表示「臺茶22號-沁玉」,比它的媽媽「臺茶12號-金萱」更有香氣,口感更好,希望台灣有更多的茶農能改種「臺茶22號-沁玉」,造福茶友。


#台茶22號沁玉茶是第一個有品種權保護的台茶品種,若茶農茶商未經授權,拿到台灣之外裁種,將面臨法律制裁及高額罰款!

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

羅老大的滅亡

羅老大的滅亡: ~~~ 北閩外海的海盗頭子羅老大今天在北竿塘的老巢中,等待著要和他合作的佛郎機海盗。 羅老大原是一個錢莊伙計,前前任北竿塘老大金盆洗手要分家退出江了湖時,寨中海匪都不識字,更幌別說懂算數記帳的,所以派出手下去縣城的錢莊抓了一個伙計,就是小羅。把他擄來將金銀珠寶記帳分配完成之後,原本要殺人滅口,小羅跪地求饒並要加入海盗,就這樣混了三十年,當年粗懂文字算帳的小羅,在跟著幹了幾票買賣之後,膽子大了,在一群目不識丁的海盗中,也混得風生水起,最後當上了北竿塘大當家。發達之後,在北竿塘造起了大宅,宅子有影壁、門樓、前樓、中樓、后樓和觀山亭。兩側布置廂房,每一進設天井。上有浮雕,浮雕中全是吉祥圖案,牡丹象徵富貴;松樹寓意長壽;水仙象徵神仙;葫蘆代表福氣。 至于什么“三多圖”、“四君子”、“仙慶壽”、“天官賜福”、“和合二仙”更是處處可見。 寨子裏的人都知道,羅老大的宅子每道門上的圖案都有寓意,第一道門是“伸手有錢”,第二道門是“腳踏有福”。第三道門是“抬頭有壽”,第四道門是“回頭有官”,第五道門是“出門有喜”,最后一道他的內宅便是“進門有寶”。 只可惜羅家內宅沒有什麽寶。羅老大暴富之後,家里陸續、搶來買來了三十多個的女人,從如花似玉的黃花閨女到粗手大腳的宜男健婦,可能羅老大殺人越貨缺德事兒做多了,竟然一個孩子都沒生!別說男丁了,連女兒都沒有!如今羅老大快五十的人了,只有認了兩個乾兒子。 兩艘三桅克拉克大帆船,乃是大航海時代西班牙、葡萄牙常用的遠洋船隻,特徵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,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。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裝配了數張橫帆,後桅則配上一面三角帆。由福爾摩沙雞籠港補給了淡水及食物後,正調整著航向,向連江群島駛來。每艘船上裝備著24門大炮,左右舷各十二門。是這伙海盜頭子佩德羅船長主力的兩艘戰艦。 西洋水手們正在各處忙碌著。海上風平浪靜。陽光明媚,水手們的心情也很好。這是一次輕鬆的遠行。海洋上生活是艱難而危險的,經常遭受威脅生命的暴風雨或者戰鬥。做一個海盜船水手盡管有機會獲益豐厚,但是這些遠離家鄉的單身漢們並沒有存錢地習慣,所有的收入一上了岸就花天酒地,全部消費掉,畢竟刀口舔血的日子,什麼時間死了,存下來的錢財都是便宜了別人。 所以船上的海盜個個邋裡邋遢,鬍子拉碴,牙齒殘缺不全,皮膚粗糙,衣衫襤褸而且油膩污垢。 至於海盜船長費南多,這個落魄的貴族,依然部分保留著貴族的習慣。身穿相對於水手稍微乾淨可當皮甲的皮背心,內著麻布內衣,下身為黑麻布長褲,兩寸寬的皮腰帶,上邊插著一柄手銃,斜配著一柄西洋長劍,左右手臂上掛著一串代表地位的黃金手環。。

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

漢傳梵唄創始人-曹植

 梵樂漢化的漢傳梵唄創始人、中國佛教音樂的祖師。

曹操三子曹植在曹丕繼承魏王之位之後,就遭到曹丕的殺機,雖然憑著才思敏捷、七步成詩及其他臣子私下勸諫,而逃過了兄弟直接相殘局面,然從此之後,被猜忌終身,不被重用,形同棄子。只能狂歌飲酒、縱情聲色、並與佛教僧侶談玄論道以避禍。

據佛教典籍〈法苑珠林〉所傳,曹植曾嘗游漁山,忽聞天上有天人詠唱之音,曹植深感音樂奇妙,心曠神怡,於是和其節拍,記於竹帛,教人詠唱,很快一傳十,十傳百,和唱者眾。從此成為中國佛教梵唄的起源。

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歷史上第一位漢人比丘

 #歷史上第一位漢人比丘

#參考佛光大辭典

朱士行

(西元203~282)三國時代曹魏僧人。少年出家為僧,但未受戒。直到西元250年,印度律學沙門曇柯迦羅到洛陽譯經,在白馬寺建立戒壇,首創戒度僧制度。當時朱士行正在洛陽,立志學佛,首先登壇受戒,成為(史書上)漢人第一個出家受戒的比丘。也是(史書上)漢人中最早往西域求法之僧。法師以弘法為己任,致力於經典之研究。曾於魏甘露二年(西元257)在洛陽講說道行般若經,為漢人最早之講經說法者。法師因感於該經文句簡略,義理艱澀,令人難以理解大乘之旨,遂於甘露五年(西元260)出塞至于闐,欲求梵本,後抄得般若正品梵書九十章,名為放光般若經,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(282)遣弟子弗如檀(法饒)等,送達中土。而法師當年示寂於于闐,世壽八十。

本經送回中土後,至晉惠帝元康元(291)方由竺叔蘭、無羅叉(又稱無叉羅)等於陳留水南寺譯為漢文,此即放光般若經二十卷。太安二年(303),竺法寂與竺法蘭在水北寺共同校勘般若經,版本更趨完善。

〔梁高僧傳卷四、出三藏記集卷二、卷七、卷十三、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三、法苑珠林卷十八、佛祖統紀卷三十六〕

(維基百科上說:法師法號八戒,有文學家考證,他可能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《西遊記》中人物豬八戒的原型,但是小編覺得差太多了吧!!)

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佛教傳入中國最早大約是西漢時期,傳說西漢哀帝元壽元年(西元前2年)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,大月氏王使人口授《浮屠經》(白話一些,就是大月支王或那裡的僧眾向景盧傳教,希望他能把佛教帶回漢朝吧!不過好像不太成功,佛教並沒有開始在中原地區流傳。)
目前佛教界比較確認的說法是:東漢永平十年(西元67年),漢明帝夜夢見金色神人飛翔於空中,問於衆臣,有臣曰:乃西方之佛陀,於是派人往西域,迎請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,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,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,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,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,並翻譯了《四十二章經》。(可見有皇帝支持,傳教就容易了。)
因此,在中國佛教史上,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,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,《四十二章經》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。




 

佛說四十二章經介紹

說到《四十二章經》,許多人,尤其是武俠小說讀者,一定會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《鹿鼎記》中,以主角韋小寶及神龍教尋找《四十二章經》中的藏寶圖作為故事主要軸線之一的故事。

事實上《四十二章經》在中國佛教史上面,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因為本經為中國最早的漢譯佛經。在維基百科中寫到:《四十二章經》,全一卷,由東漢迦葉摩騰、竺法蘭共譯,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十七冊,與《佛遺教經》、《八大人覺經》合稱為佛遺教三經。

經文共分四十二篇或稱四十二段,故稱《四十二章經》。每篇內容簡短扼要,多者僅百餘字,少者僅十八字。
本經對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作簡要說明,內容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,說明出家、在家應精進離欲,
由修行布施、持戒、禪定等德行,而能產生智慧,最後可得證四沙門果(四種開悟解脫的階段,名為: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及阿羅漢}。
近代學者研究,本經應由阿含經、法句經等佛經當中的內容摘抄而成,而且以類似論語的寫作風格(例如佛言相對於子曰),以期能簡要說明佛教的基本教義,讓漢晉時代的知識份子及人民能快速了解佛教精神。
所以《四十二章經》也可說是一部佛的語錄,內容含括了原始佛教及大乘佛教的思想。(《四十二章經》如果以現代眼光來看,應該可以重新命名為<釋迦牟尼佛的42個生活置慧>)!


 

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

善濡茶禪文化創意學會簡介

善濡茶禪文化創意學會, 於民國104年8月1日成立 。 學會名稱善濡, 取自佛經 ,寓意為智慧法水滋潤眾生。
創會會長金春枝老師 ,自大學時代 ,就接觸茶藝文化, 為推廣茶藝文化 ,並讓現代人由茶藝中學習身心安定之法, 故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茶藝界朋友創辦學會。
本學會籌備之初,即承辦多項大型茶藝活動,
如2014年8月26日在新竹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為第八屆「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」展演「不期四美•雲水台灣」迎賓茶會。
學會成立之後更承辦 多項民間及政府單位活動 如茶葉改良場2018年 中級評茶人員 培訓, 佛光山金光明寺父親節感恩茶會。
總結以上經驗可知本學會 在推廣茶藝及傳統文化上不餘遺力 還望大眾共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