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娶治自傳
俗話說,陳林半天下,我也是陳姓家族的一份子。不過我先生卻是少數民族,姓安,所以在泰山、五股叫陳女士,有很多人會回應;不過安太太一定沒有幾個。
從小就出生在戰地金門,還沒有滿七個月,就碰到名聞全國的古寧頭大戰,不過當時還是嬰兒的我,並沒有任何的記憶。倒是九歲時,又碰到八二三砲戰,在戰火中成長的童年,實在沒有許多快樂的回憶。
在戰火連天、生活困苦的戰地金門,我看到鄰居的親長們都敬拜觀音菩薩,因此在我幼小的心中,也知道如要祈求平安,可以禮拜觀音菩薩,就這樣種下了學佛的種子。
民國六十年底,經過家鄉鄰居的介紹,和當時擔任陸軍上尉的先生結婚。因為這樣,從金門嫁到台灣。民國六十年代,軍人待遇微薄,為了貼補家用,我除了在家自己帶小孩之外,也和許多當時的家庭主婦一樣,會拿一些家庭手工來做。就這樣將四個小孩漸漸的拉拔長大。
雖然嫁來台灣之後,也常常到台灣有名的廟宇參拜,如行天宮、竹林寺……等等,但只是一般的祈求平安,對於宗教的道理並沒有深入了解學習。
民國七十八年,台灣的經濟起飛,而社會上學佛的風氣也開始盛行。一天,社區的鄰居和我說,泰山有一間佛光山的佈教所,佛光山的星雲大師要來講經,問我要不要一起去?我當時只知道星雲大師常常在電視上說佛法,抱著好奇的心理,就到了泰山禪淨中心的前身----泰山佈教所。
到了泰山佈教所,除了看到星雲大師,也發現負責照顧泰山佈教所的法師都很年輕,又很親切,因此就常常到泰山佈教所。民國七十九年,泰山佈教所搬家到了現在的地方,也經星雲大師開示,改名成為「泰山禪淨中心」。
民國八十年二月三日,星雲大師創辦了「中華佛光協會」,在泰山禪淨中心法師推薦下,當時就加入了「中華佛光協會」,也就是「國際佛光會」的前身。
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家庭主婦,但是泰山禪淨中心的法師們還是非常熱誠的接引我學佛,對於佛法的忍辱、慈悲也開始有粗淺的了解。因此,雖然在民國八十年下半年開始,接連遇到了父親往生,大兒子在軍中被霸凌受重傷,小兒子在國中被同學拿棍子打傷頭,還好有這些對佛法的信心,讓我能用慈悲心來對待這些傷害我孩子的班長與同學。
也因為這樣接連的考驗出現,讓我覺得更應該加強學佛的腳步,因此在民國八十一年開始,陸陸續續參加了三次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,還有多次的菩薩戒傳戒會。
參加了許多次短期出家修道會與戒會,讓我更加覺得要實行菩薩道,一定要多服務大眾。因此,民國八十四年底,國際佛光會五股第二分會成立後,就開始擔任組長。期間也感謝法師與會中同參道友的相互提攜,讓我由組長、副會長,最後在民國九十二年被推選為會長。
擔任會長的四年中,真的是誠惶誠恐,因為以我一個國小只念到四年級的家庭主婦,要和其他老闆、董事長、學者、博士一般,擔任國際佛光會的分會長,真的是十分的考驗,幸好在會中其他幹部、督導及法師的協助下,圓滿的在民國九十五年底交棒。而佛光會也不嫌棄我的表現,頒發我督導一職,讓我繼續為人間佛教的推廣繼續盡一份力量。
時光悠悠,擔任督導一職,轉眼又過了十年。回首往事,南華大學、佛光大學、佛陀紀念館.......等工作,在星雲大師的慈悲心願下,也陸續完成。感謝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法師們的引領,讓我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,有了為人服務的舞台。